近年来,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总分行关于绿色金融的工作部署,立足常州市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的战略目标,积极健全“三平台”政策支撑体系,集聚政策资源专“新”致“质”,积极赋能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
一、健全政策支持平台,撬动资金助力企业“走出去”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碳减排支持工具等结构性支持工具,撬动金融机构更多新能源领域贷款投放。2024年,运用再贷款支持新能源企业80户、4.29亿元,办理再贴现支持新能源企业213户、49.19亿元。累计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撬动贷款投放48.1亿元,支持新能源企业28家。积极推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助力新能源企业获得境内外融资支持。支持天合光能等企业通过内保外贷业务获得境外银行融资,助力企业“走出去”发展,增加产品市场占有率,累计为企业办理内保外贷业务8笔,担保金额2.5亿美元。
二、健全政府对接平台,普及宣讲支持性金融政策
牵头起草并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联合国金局等部门出台《关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加力支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过常州市政企通微信公众号、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数据采集系统等不定期向金融机构、新能源企业发布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充分依托政府部门推介资源,联动构建政银企融资服务对接平台。联合国金局组织开展金融服务新能源产业大练兵专项活动,筛选一批创新示范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产品、流程、服务等维度在金融供给侧加大创新力度;借助工商联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商会平台,联合举办银企“思享会”,向包括新能源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重点宣讲货币政策工具和普惠金融政策。
三、健全金融数字平台,无缝对接产业链与金融链
联合市政府办、大数据局等部门,建立全国首个地市级政府主导开发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支撑,实现由点及面的产业链与金融链无缝对接。截至目前,平台已有6家银行、26家核心企业、104家供应商入驻,签发数字债权确权凭证2.7亿,完成融资1.62亿元,入驻企业平均利率下降约2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建设常州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常绿分”评价标准模型,打造“常绿贷”产品,多方位、全指标、实时化汇集整合新能源企业信息,对新能源企业给予低成本信贷支持。依托常州企业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作用,构建常州新能源数字平台,充分展示新能源产业基本情况、金融支持情况和发展成效情况,动态掌握新能源企业的最新动态和金融支持成果。推动金融机构加强与新能源产业链核心企业合作,如,上海银行等机构协助天合光能建立“天合融通”平台,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2024年,全市金融机构通过供应链方式累计为链上企业提供融资超100亿元。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常州市分行将聚焦政策合力,在“合作”上下功夫。强化与工信、发改、财政、金监等部门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围绕新能源核心企业完善供应链金融数字平台,建立健全“股贷债保担”联动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对新能源产业金融全方位、全周期赋能,推动新能源产业多元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