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绿”“普”融合,全力做好绿色金融文章。2024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2652.0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07.95亿元,其中普惠型绿色信贷余额204.02亿元,同比增速28.9%,高于普惠小微贷款增速7.94个百分点,有力支持1.5万个普惠主体向绿发展。
一、以厚植优势为出发点,搭建“绿”“普”融合推进体系
多年以来,盐城形成了“大项目招引挑绿、旧项目智改转绿、新开工项目创绿、生态项目护绿”的产业发展思路,“国际湿地 沿海绿城”的名片愈加彰显。为推动更多绿色金融资源向普惠主体倾斜、更多普惠主体步入绿色发展轨道,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通过“达成共识、搭建专班、完善方法”三个步骤,着力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小切口”积厚成势,推动“绿”“普”融合后发快进。一是形成一个共识。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组织邀请专家学者、金融机构聚焦“绿”“普”融合进行专题研讨,就全市推动“绿”“普”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深入交流。通过不同层次、范围和多轮次的讨论,全市金融系统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对发展“绿”“普”融合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增强,并就下一步推动需要具体解决的标准、标识、发力方向等达成了同步意见。二是搭建一个专班。延续前期绿色金融专班工作机制,内部跨部门合作,专班成员把主要精力放到“绿”“普”融合工作中,专班事务优先沟通、优先谋划、优先保障落实。坚持OKR工作法,专班召开双周例会,制定关键目标,复盘总结下阶段工作,通过专班、例会、包干,压紧压实责任,实现群策群力、稳扎稳打、层层深入。三是形成一套方法。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加强调研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在干什么方面注重借鉴典型经验,加强对浙江等地经验做法的学习;在怎么干方面侧重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统筹确定标准、组织、激励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引导不同类型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分行业、分产品稳步推进;在干成什么样方面着重强化目标引领,制定绿色金融工作要点,找准融合着力点和关键融合领域,实现面上突破、点上开花。
二、以健全机制为支撑点,破解“绿”“普”融合梗阻难题
针对“绿”“普”融合具体实践中存在的识绿难、份额低、传导差、动力弱等难题,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坚持规律做事,着力构建“认定监测、县域组织、信息披露、激励约束”四项机制,为普惠主体绿色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一是建立认定监测机制,破解绿普融合“识别难”。从“主体绿”和“行为绿”两方面入手,发布《普惠型绿色信贷认定自律规范》,明确普惠型绿色信贷定义、识别认定标准,构建适合小微、“三农”等普惠群体的标准,同时建立季度监测机制,加强“绿”“普”融合效果分析研判。二是建立县域组织机制,破解绿普融合“底盘浅”。针对法人农商行绿色信贷占比普遍不高,发布《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建设自律规范》指引,倡导法人农商行创建乡镇级“绿色支行”,鼓励大中型银行积极参与,增强县域绿色金融供给。目前,盐城市已建成县乡级达标绿色支行3家,2024年法人农商行共计为6082家新型农业主体提供38亿元(户均贷款62万元)绿色贷款支持,有效填补乡镇产业绿色发展的资金需求缺口。三是建立信息披露机制,破解绿普融合“信号弱”。指导8家法人农商行开展普惠领域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出台法人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工作指南,开发“环境信息披露系统”,系统内嵌绿色项目、绿色企业识别功能,帮助法人银行准确识绿、核算贷款项目的碳排放数据,更加准确评估信贷资产产生的环境效益。通过对4740家小微企业碳排放数据采集,将污染、能耗等环境友好度指标纳入融资决策因素,有效引导小微企业提升绿色发展理念,重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工作,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四是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破解绿普融合“动力差”。将金融机构“绿”“普”融合工作情况单列至执行人民银行政策综合评价项目。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作用,用好政策激励资金,构建再贷款、再贴现资金与“微绿贷”系列信贷产品联动的管理模式,创设“微绿融”“微绿贴”政银产品,单列5亿元额度支持普惠型绿色主体发展。截至2024年末,共投放资金3.95亿元。
三、以重点领域为主攻点,共绘“绿”“普”融合美丽画卷
围绕一二三产业变革,聚焦“乡村振兴、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三个关键领域,开展“生产降碳、生活低碳、生态固碳”专项信贷支持,创设专属信贷产品,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相互融合、协同联动和积厚成势。一是聚焦“三农”绿色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聚焦农村生产方式变革,支持减污降碳扩绿发展。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绿色信贷助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以亭湖区黄尖镇高标准农田预期收益为质押,指导金融机构向瑞鹤等3个公司发放全国首批“绿色普惠农业碳汇贷”1160万元,用于支持循环农业发展。聚焦现代农业品牌打造,创设信贷支持产品。围绕东台西瓜、射阳大米等地理标志产业的普惠经营主体,指导金融机构开发“西瓜贷”“大蒜贷”“兴农致富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支持打造绿色现代农业品牌。聚焦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建设,引注金融活水。指导农行阜宁支行为阜宁县黄河故道生态经济林改善建设发放林果碳汇贷3亿元,打造出多个农旅融合特色项目。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为郭猛等65个村镇容貌提升提供680笔17.6亿元贷款支持。指导8家农村法人机构设立“红盐贷”系列产品,为128个以烈士命名的红色镇村176户企业、1.9万户个体工商户提供授信支持64.8亿元。二是聚焦产业集群链条,助力小微企业绿色发展。围绕产业集群供应链上下游,推动绿金服务“由大及小”。推动银行围绕盐城市“5+2”新兴产业、23条重点产业链、中韩产业园等园区,强化上下游配套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推进企业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开展“十链百场千企”系列活动。用好江苏省绿色金融银企对接服务平台,推动绿色融资主体评价,普惠型绿色信贷支持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1856户,贷款余额79.8亿元。围绕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推动绿金服务“由新向绿”。发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作用,通过“走千企进万户”等活动,深挖企业转型需求。指导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智改数转、设备更新等转型发展需求上注入绿色信贷动力。目前盐城市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群体的信贷合作面分别达81%和65%。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在绿色信贷支持下,专注电缆前沿技术及绿色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绿色工厂。围绕近沿海零碳产业园建设,推动绿金服务“由浅入深”。指导金融机构聚焦零碳产业园中小微企业运用可追溯绿电、全流程碳排放监测、碳足迹等场景,推动绿色金融服务量体裁衣、贴身服务,在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下,盐城港获得全国首个“零碳堆场”国际认证,成功挂牌全国首单港口类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三是聚焦服务绿色消费,助力构建低碳型社会。探索对消费端的绿色低碳行为引导,紧抓全省暖冬消费季在盐启动契机,指导银行推出“随e贷”“闪电贷”等消费信贷产品,助力地区绿色消费市场持续升温,不断提振消费暖市场,实现金融赋能惠民生。大力支持绿色家电以旧换新消费。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苏新消费·暖冬购物”活动,通过数币支付享满减、消费券补贴、消费贷款利率优惠、合作让利等多种优惠促消费活动,加大对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低能耗家电产品的支持,带动消费超4.6亿元。大力支持绿色家居家装消费。加大绿色宜居之城信贷支持力度,对星级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既有建筑节能和绿色化改造的项目,因地制宜打造“绿色按揭+绿色低碳建筑”模式,推动金融机构为2654个购买符合绿色建筑标准楼盘的家庭提供19.17亿按揭贷款。大力支持绿色出行消费。推动盐城市银行机构开展“云闪付半价乘公交”活动,全年累计体验人次110万。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新能源汽车分期贷款9061笔,金额10.71亿元,推动群众绿色出行。
下一步,人民银行盐城市分行将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人民银行总行、省分行决策部署,持续探索绿色金融与科技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的有机融合,“一张绿图绘到底”,为盐城“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金融支撑。
|